
11月19日,我校欧语学院院长虞龙发教授一行和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代表举行了“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可行性论证会议”。同时,会议还邀请了资深翻译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桂乾元教授参加。本次研讨会由欧语学院副院长黄慧华老师主持,共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为两校合作大事记回顾。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商务外语系主任曾敏老师回顾了两校合作历史。2014年底中高职贯通应用德语专业试点的申报成功拉开了两校合作序幕,经过数次观摩、学习、研讨和论证,此项工作已经进入到解决后中职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等相关问题上来。本次研讨会的主旨是为中高职贯通后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等献计献策。 第二个环节为主题发言。共分7个议题,每个议题有一名中高职贯通联合工作小组的成员老师做主题发言。 第一个议题是“中高职贯通第一年教学评估情况介绍及后续贯通工作思路”。曾敏老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教学要富有成效,突出语言的重要性,打破传统的纯知识理论教育;中高职贯通需要实现真正意义的5>3+2”;随着德语专业建设的巩固和提高,中高职贯通还应辐射到其他语种,同时强调了德语专业的未来五年规划应着眼于引进原版教材、更新教学内容、提升师资力量、开发课程体系和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 第二个议题是“‘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现状与后续教学思考”。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李丹老师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设计思路、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现状等方面对跨文化交际课程进行多层次、多维度解读,介绍了针对中职生特点设计的“阳光课堂”,并对未来的教材编写、师资培训和学生的国际交流项目等提出展望。 第三个议题是“模拟公司模块化课程实施的探索与思考”。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费晓莹老师在发言中指出,模拟公司模块化课程将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整合现有的课程体系,灵活的课程评价体系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四个议题是“学生主动性学习与语言接受能力分析及措施”。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徐侃老师在发言中从分析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入手,谈到以明确的就业和升学前景为引领,以丰富多彩的学习任务为支撑,辅以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成效。同时对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进行了客观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第五个议题是“中高职贯通班学生思想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由中德贯通班班主任任玉芬老师做主题发言。她指出,职业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整体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等素养,中职阶段重在学生行为规范养成和公德教育。为此,职业德育课程设计需要突出模式化、实践化的特点,以主题项目学习为载体,共划分了如“获得与努力的关系”等6个主题项目。 第六个议题是“德语系对高职阶段教学课程设置的初步设想”,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德语系教学主任夏利群老师的主题发言首先对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对高职阶段课程设置提出了构想,突出强调了开设各类商务德语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还对高职阶段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第七个议题是“拓宽国际化视野与国外大学对接项目介绍”,由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王磊老师做主题发言。她指出了民办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详细介绍了一些与国外大学进行有效对接的实例,强调指出了国际化视野对民办高校的未来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个环节为专家点评。桂乾元教授首先肯定了两校所做出的努力,力争填补国内中高职贯通的空白,并强调指出,在高职高年级的课程体系中需要加入翻译课程,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的活动。 最后,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虞龙发教授做总结发言。他说,中高职贯通项目从构思、酝酿、研讨,再到论证、申请、实施,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大家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中高职贯通是一个阳光项目,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我们需要以百倍的热情将这个项目继续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争取做成该类项目的标杆。(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