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校领导黄正、谢敏率调研组赴中国德企之乡江苏太仓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由学校产教融合办、国际交流处及各二级学院相关人员组成。本次调研聚焦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国际教育项目拓展及学生高质量就业渠道开发,通过实地考察、企业座谈等形式,探索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 
作为全国首个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城市,太仓自2001年起构建了从中专到研究院的完整职业培训体系,至今已累计培养超万名双元制技能人才,成为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的典范。调研组首站参观中德合作展示馆,通过展板、实物及多媒体资料,全面了解太仓对德合作20余年来的产业布局、文化交流成果及未来规划。馆内醒目展示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德关系合作共赢示范者寄语,为本次调研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调。 
在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产业园,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技能培训—考试认证—师资培养—产教研究一体化功能。该产业园依托博世力士乐等6家德企学院,已获得工业机器人等8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并与长三角多所院校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形成初级技能(中专)—中级技术(高职)—高级研发(本科)三级贯通的人才培养链条。 
在通快(中国)有限公司,调研组参观了激光应用中心与智能工厂车间,并与企业技术团队就激光器研发、3D打印技术等展开交流。该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杨佳介绍,通快通过双元制模式实现校企课程共建、师资共享,企业工程师直接参与教学,确保课程所授技术标准与产业需求同步。 


在随后举行的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座谈会上,太仓工程师协会副会长张斌分享了产业讲师进课堂的创新实践。他指出,协会通过整合企业资源,构建20%理论课程(院校主导)+80%实践课程(企业主导)的师资结构,邀请质量总监、项目经理等一线专家授课,实现深度产教融合。中基产教优化实体机构负责人张小贝则介绍了双元国际班项目,该项目专注于学习+就业+发展三位一体模式,为学生提供在华德企实习实训以及赴德实习、就业及学历深造通道,并强调企业将全程参与课程设计、实训指导及人才选拔。 此次调研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及国际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通过实地走访和交流,调研组不仅深入了解了中德合作的前沿动态,为学院与德企之间的合作搭建了桥梁,还为学生拓展了实习与就业机会,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职业发展空间。未来,学校将依托外语特色优势,推动外语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教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