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学院行政一、基础教学部及图书馆等三个党支部联合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位于浦东新区川沙镇的“内史第”。
“内史第”原称沈家大院,为清代著名金石专家、碑帖学家、书画鉴赏家、文物图书收藏家沈树镛祖上建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0余年。清咸丰九年(1859年)沈树镛中举,官至内阁中书,又称“内史大臣”,故沈家大院改名为“内史第”。“内史第”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黄炎培故居。
“内史第”既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邸,又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名人集聚的江南民宅。“内史第”多年来孕育了不少历史名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新中国老一辈开国领导人、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先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黄炎培1878年诞生于第三进宅院,并在此生活十余年;1890年,宋耀如与妻子倪桂珍安家于“内史第”房屋,他们的女儿、“国之瑰宝”、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1893年诞生于“内史第”第一进宅院西侧沿街房内,其弟、妹民国名人宋子文、宋美龄也在此出生,宋氏姐弟在此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新文化运动旗手胡适也曾在此居住。
“内史第”曾以藏有汉碑、六朝造像、唐石、宋石等众多文物精品,被清代国学大师俞樾赞为“文物古迹,富甲东南”。沈树镛之子沈毓庆在这里开启了中国毛巾业发展的先河。黄炎培曾作过“浦东文化在川沙,川沙文化在内史第”的评价。
参观过程中,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大家了解了黄炎培的生平事迹,尤其是其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以毕生精力开拓并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参观,大家参加了一次难忘的、有意义的组织活动,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教学原则和教育方针,了解了历史名人的奋斗历程,加深了对他们奋斗业绩的敬仰。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历史名人的奋斗精神,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学院的二次跨越和我国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及“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基础教学部、行政一支部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