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华文教育基地英国夏令营见闻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7-09-14 浏览次数:

                                                 

今年暑期,由上海市侨联、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与我院华侨中文教育基地共同组织上海市侨眷子女19名成员首批赴英国开展夏令营学习交流活动。团组于2007714日上午搭乘英国航班开始为期10天的夏令营活动。并于724日上午,带着美好记忆,顺利返回上海。我,作为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此次有幸担当夏令营团长,带领18名不同年龄,来自不同学校的学子,在短短的十天里,亲密接触了英国这个迷人的国度。对其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充实的十天里,首先,国会大厦、白金汉宫、大笨钟、大教堂等等恢弘的历史建筑的参观给了大家新鲜、兴奋的感觉。而亲自登上格林尼治天文台,或徜徉于国家艺术画廊和大英博物馆,或漫步莎士比亚故居前,或静坐百年大剧院内……这些使大家时而惊叹,时而凝思。牛津、剑桥美得出奇的校园风光和严谨高雅的治学氛围,令每个人渴望能成为其中一位学子,或在康桥河畔,或在“三一”学院,或宁静或激昂的追寻知识和真理……

伦敦,约克,温莎堡,爱丁堡……现代与古典的撞击,柔美与刚强的交相辉映,让人目不暇接。文化历史与风景相融合,真是一步一景,一景又是一个故事。我发现,团里的学生们,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学生、小学生,无论是文静的,还是调皮的,他们忽然都变的特别认真好学!短短的十天英国之行,从英格兰到苏格兰,天气变幻,景色变幻,心情变幻……英伦迷人的空气中仿佛有种神奇的力量,摄人心魂,让大家由最初的简单兴奋渐渐变成对其博大精深的内涵的沉迷!

学生们的谈话,由最初的比较英国城市和上海优缺点,逐渐转为主动询问老师一些历史文化知识。由最初的完全依赖老师翻译,转为主动用英语与当地人交流。虽然他们的英语水平不同,许多表达不完整,但看到他们乐意去问去说,我特别高兴。我也适当的对他们加以指点。

同学们除了游览过程中认真听和记,了解到了许多以前不清楚的英国政治文化历史及当代科技发展等各方面的知识,在和当地学校师生的交流中,也更是了解到了英国的教育体系,很多学生坚定了要努力学习,将来到英国留学深造的信念。我们在桑德兰学校逗留了几天,校方国际交流学院老师热情接待了我们,安排我们白天在舒适的教室学习交流两国教育文化情况,晚上住在整洁的大学生公寓,而就餐救在温馨的学生餐厅,团里的学生们都说,这里吃到的面包是最最好吃的。学生们也学会了在教室大胆民主的交流,在餐厅礼貌安静的用餐,在宿舍独立的料理生活。由于恰逢大学生们都放假离校的时间,我们比较遗憾没能与当地大学生较多交流。作为团长和代表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上海华侨中文教育基地的老师,我与相关负责的老师交流了两边的教育情况,赠送了我们学院以及华文基地的相关资料,欢迎他们的学生来到我们这里学习中文。有趣的是,当地的中小学还没有放假,于是一所叫作“HILL VIEW”的小学的校长亲自带我们参观了学校,与不同年级的学生做了亲密接触。大家走入教室体会他们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并且热忱的开了交流会,互赠了礼物。我们的促膝交谈和有趣问答,使的当地的许多孩子们也对上海充满了兴趣和向往。临别时依依不舍……

难怪返程时,学生们虽然身体上疲惫,心里也有些想家想父母,却还是觉得时间太短,不舍与英国告别。因为这十天的夏令营,让大家增添了许多有用的见识、美妙的体会、愉悦的情感和欢乐的回忆;让大家增添了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和信心;让大家更期盼和向往走向世界,不断深造,不断提升自我。而我们更期盼的是,通过我们的交流合作,也有更多的异国学子走入我们的校园,共同学习交流和发扬美好的文化,共同携手前行!

                                                                (潘艳)

          

 


来源 |
     撰稿 |
     责任编辑 |
Copyright© 2025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信息中心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sicfl.edu.cn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科教园区观海路505号 邮编:201399